10月26日,“傳(chuan) 統文化修養(yang) 與(yu) 當代書(shu) 法創作·第十期全國青年書(shu) 法創作骨幹高研班”在京舉(ju) 行專(zhuan) 題研討會(hui) 。710jc7公海登录入口主席孫曉雲(yun) ,《中國書(shu) 法》雜誌原主編李剛田及48名學員參會(hui) 。中國文聯書(shu) 法藝術中心主任王彥主持研討。
召集人華波主持學員發言環節。
篆書(shu) 組盛元靖、韋廷貴、馮(feng) 永浩、李屹、汪招明、王慧鋒、王鬆鬆、張升認為(wei) ,在篆書(shu) 臨(lin) 創過程中不要“走偏鋒”“競奇拙”,在取法上尚奇獵怪,在創作中盲目追逐標新立異,而應當遵循傳(chuan) 統字法規範,不斷拓寬創作的廣度和深度,並從(cong) 中深入解讀古人真善美的生命追求、深層次的藝術思想、高貴的人文品格以及個(ge) 性化的審美意識。要悉心鑽研古文字的字法演變、字形構造與(yu) 美感原理,努力吸收消化經典並學會(hui) 融會(hui) 貫通,進而探索屬於(yu) 自己的思想與(yu) 審美體(ti) 係。
隸書(shu) 組蔣采、劉權、高英、龔首一、李銳、趙毅、樊青鬆、馮(feng) 高認為(wei) ,隸書(shu) 的創作應當堅守正確的創作道路,深入解讀漢碑的正大氣象和古樸寬博,要樹立正確的審美和創作取向,不能隨意誇張變形;應當在努力提升筆墨技法的前提下,倡導自然書(shu) 寫(xie) ,不刻意造作;應當嚐試多元融合,廣泛涉獵秦漢碑刻簡帛,融合貫通,追求金石氣和書(shu) 卷氣兼具的藝術風貌。
楷書(shu) 組應立博、張洪榮、朱安剛、王子璐、尚湘原、孫源林、孫鵬、朱國振認為(wei) ,當代楷書(shu) 創作可以追求拙樸渾厚、遒勁剛健的書(shu) 風,但不能刻意追求刀刻斧鑿的效果,應該“透過刀鋒看筆鋒”,盡可能還原碑係楷書(shu) 書(shu) 寫(xie) 的本來麵目。在學習(xi) 過程中,要尋求樸茂渾厚與(yu) 儒雅平和的兼容並蓄,既向上追溯,廣泛涉獵碑版、墓誌,探究其中的寬博雄強;又向墨跡求筆法,用心師法寫(xie) 經、文書(shu) 等,讓用筆更加從(cong) 容自然。
行書(shu) 組張斌、何玉峰、劉旭山、董文科、孟祥臣、馬馳野、葛良勝、王曉鵬認為(wei) ,當代行書(shu) 創作應當彰顯雅正書(shu) 風、追求正大氣象,不能過度執著於(yu) 染色、做舊、拚接等形式設計,以怪為(wei) 美、浮躁功利。要摒棄刻意而為(wei) 與(yu) 裝腔作勢,善於(yu) 從(cong) 二王、宋四家、趙、董的行草經典中尋找創作源泉,不斷提升作品境界,追尋法度與(yu) 情性的完美融合,力爭(zheng) 寫(xie) 出有思想、有性情、有意趣的行書(shu) 作品。
草書(shu) 組華波、胡奇峰、劉吉強、謝海賓、王天津、李琪、趙文龍、張曉明認為(wei) ,草書(shu) 創作要追求意韻生動、自然而然,不能追求誇張炫技、鬥強使狠,故作驚人之筆,以奇技淫巧奪人耳目,而要讓書(shu) 法回歸本體(ti) ,尋求一種從(cong) 容悠遊的自然書(shu) 寫(xie) 狀態。我們(men) 要避免“重形式輕書(shu) 寫(xie) ”,應當深入思考創作作品中的氣韻、格調、情感,把文本的思想感情用筆墨充分表達出來。
篆刻組霍翠、李侃、高少珂、邱軍(jun) 輝、葛振亮、鄭文師、徐藝、張鵑認為(wei) ,篆刻藝術創作要堅持“印從(cong) 書(shu) 出”“印外求印”的理念,在汲取傳(chuan) 統的基礎上,提高學識和修養(yang) ,將作者的思維方式、人格精神與(yu) 性情誌趣彰顯為(wei) 刀下的藝術風格。要密切關(guan) 注考古學、文字學、藝術學等領域學術成果,做到學以致用、推陳出新、熔古鑄今,使技法功力與(yu) 審美內(nei) 涵相得益彰,創作出更加契合經典傳(chuan) 統、時代主題、書(shu) 寫(xie) 情感的藝術作品。
李剛田總結研討會(hui) 既突出學術和文化,又緊扣當代書(shu) 法創作。傳(chuan) 統文化修養(yang) 是當代書(shu) 法創作的支撐和根本,避免同質化的途徑就在於(yu) 必須擁有自己的藝術個(ge) 性、擁有獨立的思考。要努力提升素養(yang) ,做有思想、有情懷、有學養(yang) 的書(shu) 家。不僅(jin) 具有詩人的浪漫胸懷,還要有哲學家的思辨頭腦和工藝家的匠心獨運。藝術不能脫離時代而單獨存在,必須在大的時代背景下來考量自己的藝術發展路徑,不斷積累、學習(xi) 、匡正前進方向。此次培訓可以作為(wei) 一個(ge) 起點,既是對既往創作的檢視,也是對未來創作路徑的醞釀,追求一種人格之修煉、意誌力之培養(yang) 、定力之淬煉的“正心誠意”境界。
孫曉雲(yun) 講到,要牢記作品是立身之本,在創作上走正路,在學習(xi) 創作中遵循書(shu) 法藝術規律,堅持靜下心來勤臨(lin) 池,精益求精搞創作,砥礪淬煉、厚積薄發。要提升傳(chuan) 統文化修養(yang) ,在藝術上守正道,通過對優(you) 秀傳(chuan) 統文化的係統學習(xi) ,修學問、修風骨,養(yang) 才情、養(yang) 氣質,把握時代脈搏,立足書(shu) 法書(shu) 寫(xie) 本質,真正把“古”“化”到筆尖上。要陶冶個(ge) 人道德情操,在行業(ye) 內(nei) 揚正氣,認真嚴(yan) 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(hui) 效果,珍惜聲名、涵養(yang) 德行。要始終秉持對藝術的敬畏和對專(zhuan) 業(ye) 的赤誠,端正創作心態,秉持求真精神,以堅強的藝術定力和執著的追求,努力創作出更多高質量、高品位的書(shu) 法作品。
本期高研班授課,圍繞傳(chuan) 統文化修養(yang) ,北京大學張辛講授《國學基本精神與(yu) 傳(chuan) 統文化修養(yang) 》,中央財經大學王強講授《不斷超越自我局限的精神境界——老莊哲學與(yu) 中國藝術精神》,北京大學張學智講授《王陽明心學的精神與(yu) 智慧——儒家道德精神之過去、現在與(yu) 未來》;圍繞文字學,清華大學趙平安講授《文字與(yu) 文明傳(chuan) 承》,北京大學董珊講授《古文字學在最近十二年的發展一一附說古文字書(shu) 法與(yu) 篆刻藝術的學術背景》,清華大學劉紹剛講授《秦漢簡牘文字使用與(yu) 創作轉化問題》,710jc7公海登录入口副主席葉培貴講授《展覽評審中的文字審讀》;圍繞古代書(shu) 論,吉林大學叢(cong) 文俊講授《古代書(shu) 論綜述》,北京師範大學鄧寶劍講授《魏晉至隋唐書(shu) 論與(yu) 書(shu) 法品評》,北京語言大學朱天曙講授《宋元以來書(shu) 論的曆史嬗變和人文內(nei) 涵》,中國人民大學祁小春講授《王羲之背後的故事》;圍繞傳(chuan) 承中華美學精神,中國人民大學袁濟喜講授《傳(chuan) 統美育與(yu) 當代人格》,北京大學彭鋒講授《書(shu) 法與(yu) 中國古典美學》,710jc7公海登录入口顧問言恭達講授《書(shu) 法文化的哲學思辨與(yu) 美學精神》。
授課期間,叢(cong) 文俊、朱培爾、王學嶺、陳海良、崔勝輝、朱河山、陳明之等教師與(yu) 學員進行了創作交流互動。